一项9970例移动体检数据表明,四川地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重肥胖率达51.93%,而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指出,有研究预测,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,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.5%。
1.认识健康体重
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。其中包括了遗传、饮食、身体活动水平、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。体质指数(BMI=体重(kg)/身高(m)²)和腰围(WC)是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两把“尺子”。
正常体重
只要您身材匀称,BMI在18.5kg/m2~23.9kg/m2,属于正常范围,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适度运动即可;
超重肥胖
您的BMI已超过24kg/m2未达到28kg/m2,说明已超重;如果BMI已超过28kg/m2,属于肥胖,的确需要减重。
中心型肥胖
成年男性WC≥90cm,成年女性WC≥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,需要开始制订科学的减重计划,并付诸实际行动。
注意,“固定时间、固定着装、固定体重秤”监测自己的体重,并做好记录。每2~3天或3~5天测量一次。
2.膳食干预
在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,通过均衡膳食模式或调整食物构成等,维持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状态。
宜多吃食物
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,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;
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,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;
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,如瘦肉、去皮鸡胸肉、鱼虾等;
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。
宜少吃食物
少吃高能量食物。如油炸食品、含糖烘焙糕点、糖果、肥肉等(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/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)。
少吃零食,少喝饮料。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,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、科学搭配,不暴饮暴食,控制随意零食、喝饮料。
严格限制饮酒。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,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。
每天吃多少?
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,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%和80%的摄入标准,以达到能量负平衡,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,帮助减重、减少体脂。
根据身高(cm)减去105计算出理想体重(kg),再乘以能量系数15~35kcal/kg(一般卧床者15kcal/kg、轻身体活动者20~25kcal/kg、中身体活动者30kcal/kg、重身体活动者35kcal/kg),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。
注意事项
定时定量进餐。重视早餐,不漏餐,晚餐勿过晚,建议在17:00~19:00进食晚餐,避免夜宵,但可饮水。
减盐减油减糖。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,烹调油不超过20~25g,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。
宜细嚼慢咽。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,减缓进餐速度,可以增加饱腹感,降低饥饿感。
调整进餐顺序。按“蔬菜一肉类一主食”的顺序进餐,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。
3.运动干预
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通常需要每日进行一次或两次运动。另外结合抗阻运动有助于在减少身体脂肪的同时维持体重。
有氧运动
每周进行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~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(如步行、跑步、骑车、游泳等),每周5~7天,至少隔天运动1次;
抗阻训练
如俯卧撑、平板支撑、哑铃训练等,每周2~3天,隔天1次,每次10~20分钟;
减少久坐
增加步行、骑车、爬楼梯、做家务等日常身体活动,减少久坐时间,每隔1小时进行1-5分钟的碎片化运动。
注意,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千卡及以上。在有氧运动干预时,建议由小运动量开始,逐渐达到30 分钟/天的中等至较大强度。
4.干预小窍门
充足的睡眠
对保持正常代谢水平非常重要。经常熬夜、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,脂肪代谢异常,增加肥胖风险。建议每日保证7-8小时睡眠,23点前上床休息。
良好的心态
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。压力、焦虑或抑郁等会导致饮食失调,如暴饮暴食或食欲丧失,这两种极端都可能导致体重出现问题。有研究表明,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有更高的肥胖风险,如情绪饮食,倾向于摄入高能量、高脂肪的食物以寻求安慰。长期的压力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改变,增加脂肪存储,最终可能导致肥胖。
5.干预小目标
减重计划的实施,强调长期坚持、循序渐进,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,减少当前体重的5%~10%,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~4kg。
超重或轻度肥胖
24.0 kg/m2≤BMI<32.5kg/m2,建议初始时设立每周减轻体重约0.5~1 kg的目标,每月减轻2~4kg,6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%~15%并维持;
中、重度肥胖
BMI≥32.5kg/m2,建议设立周、月目标,定期评估,按减轻现体重的5%、10%、15%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,周期为3~6个月。
若通过充分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减重减肥,可以在严格评估后,考虑医学治疗进行干预,如药物或手术治疗。
注意,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,与以往相比,体重在30天内降低5%以上,或在6个月内降低10%以上,应引起高度重视,去医院进行必要检查,排除疾病可能。
参考资料
1.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的通知(国卫办医急函〔2024〕469号)
2.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(2024年版)等4项食养指南的通知(国卫办食品函〔2024)53号)
作者简介:
罗 娇,主治医师,从事超声工作15年,主要从事腹部、心脏、颈动脉、甲状腺及乳腺等方面的超声诊断。
工作单位:四川省总工会成都工人疗养院(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区分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