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
1.1 噪声
1.1.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
1.1.1.1 目标疾病:职业禁忌证:
a) 500Hz、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纯音气导听阈>25dBHL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;
b) 高频段3000Hz、4000Hz、6000Hz双耳平均纯音气导听阈≥40dBHL,且较好耳语频(500Hz、1000Hz和2000Hz)和高频(4000Hz)听阈加权值≥26 dBHL;(新增)
c) 任一耳传导性听力损失,语频平均听阈≥41 dBHL。
1.1.1.2 检查内容:
a) 症状询问:
1) 有无中、外耳疾患史:如流脓、流水、耳鸣、耳聋、眩晕等症状;
2) 可能影响听力的外伤史、爆震史;
3) 药物史:如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新霉素、妥布霉素、万古霉素、多粘菌素、氮芥、卡伯、顺铂、利尿酸、水杨酸类、含砷剂、抗疟剂等;
4) 中毒史:如一氧化碳等中毒;
5) 感染史:如流脑、腮腺炎、耳带状疱疹、伤寒、猩红热、麻疹、风疹、梅毒等疾病史;
6) 遗传史:如家庭直系亲属中有无耳聋等病史;
7) 有无噪声接触史及个人防护情况。
b) 体格检查:
1) 内科常规检查;
2) 耳科常规检查。
c)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:
1) 必检项目: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功能、心电图、纯音听阈测试、胸部X射线摄片;(新增)
2) 复检项目:纯音听阈测试异常者可选择:声阻抗声反射阈测试、耳声发射、听觉脑干诱发电位。(新增)
选检删除(声导抗、耳声发射)
1.1.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
1.1.2.1 目标疾病:
a) 职业病:职业性噪声聋(见GBZ 49)。
b) 职业禁忌证:
1) 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500Hz、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纯音气导听阈>25dBHL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;
2) 任一耳传导性听力损失,语频平均听阈≥41 dBHL;
3) 噪声敏感者(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阈测试各频率听阈均≤25dBHL,噪声作业1年之内,高频段3000Hz、4000Hz、6000Hz中任一耳、任一频率听阈≥65dBHL)。
1.1.2.2 检查内容:
a) 症状询问:同7.1.1.2 a)。
b) 体格检查:同7.1.1.2 b)。
c)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:
1) 必检项目:纯音听阈测试、心电图;
2) 复检项目:纯音听阈测试异常者可选择:声阻抗声反射阈测试、耳声发射、听觉脑干诱发电位、多频稳态听觉电位。
注:听力测试应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至少14h后进行;语频平均听阈>40dBHL者,且听力损失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者应复查,复查应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至少48h后进行。
选检删除(纯音骨导听阈测试、声导抗、耳声发射、听觉诱发电反应测听)
7.1.2.3 复查:下列情况需进行听力复查:
a) 初测纯音听力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≥40 dB者;
b) 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,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>25 dB者,听力损失可能与噪声接触有关时;
c) 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>40 dB者,怀疑听力损失中耳疾患所致;
d) 听力损失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者。
1.1.2.3 健康检查周期:
a) 作业场所噪声声级≥85dB Leq(A/8h),1年1次;
b) 作业场所噪声声级≥80dB Leq(A/8h),<85dB Leq(A/8h),2年1次。
1.1.3 应急健康检查
1.1.3.1 检查对象:因意外或事故工作场所易燃易爆化学品、压力容器等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及强脉冲噪声可能致中耳、内耳或中耳及内耳混合性损伤,导致急性听力损失或丧失的现场职业接触人群(包括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