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会培训

热门课件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工会培训 > 热门课件

近六成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仅5年 第3年遭遇危险期

发布时间:2013-08-11  浏览次数:1378

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近5年退出市场的 “夭折”企业平均寿命为6.09年,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 “死亡率”,企业有其内在的生存周期规律,决定大部分企业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除了钱还是钱。

 

工商总局发布的这份《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》显示,根据2000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情况来看,企业当期平均死亡率呈“前高后低、前快后慢”态势。企业成立当年的死亡率为1.6%、第2年为6.3%、第3年最高为9.5%。总体来看,企业成立后的3—7年当期平均死亡率较高,随后渐趋平稳。

 

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,之所以很多企业在第3年遭遇危险期,主要有四个原因:一是行业景气度,设立企业如果在周期峰值时进入,在运营2—3年后,可能正巧遇到周期谷底;二是市场自我甄别,即究竟是打着税收3年优惠政策的“假企业”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真企业,大约3年就能见分晓;三是股份锁定期,一些创建人和高管在某个时点套现获利,对于他们而言,企业的经营状况已非主要关注点;四是行业的周期路障与企业的成长路障交互作用所致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上述企业的生命周期现象并非我国所特有。美国《财富》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,美国62%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,只有2%的企业能存活50年。另外,贝塔斯曼通过对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:20%—40%的企业在最初两年之内就会退出市场,40%—50%的企业可生存7年以上,在1年之内有5%—10%的企业离开市场。

 

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,5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共计394.22万户。其中,三类行业构成企业退出市场的主体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,达到142.84万户,占退出市场企业总量的36.2%;其次是制造业67.43万户,占比17.1%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三位,占比9.7%。

 

四大原因导致企业第3年遭遇危险期


1行业景气度,设立企业如果在周期峰值时进入,在运营2—3年后,可能正巧遇到周期谷底

2市场自我甄别,即究竟是打着税收3年优惠政策的“假企业”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真企业,大约3年就能见分晓

3股份锁定期,一些创建人和高管在某个时点套现获利,对于他们而言,企业的经营状况已非主要关注点

4行业的周期路障与企业的成长路障交互作用所致

QQ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028-83516680
联系传真
028-83551807